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现代医学定义高血压为:静息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主张通过辨证施治与改善生活方式,以稳定血压、改善症状、预防疾病发生发展。
壹
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其根源在于“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常见证型表现如下:
肝气郁结:长期压力大、情绪烦躁、易怒,易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上扰,出现头晕、头胀等不适;
气血失调:偶发头晕、头胀(尤其午后或情绪激动时)、颈肩紧绷、睡眠欠佳、轻微耳鸣;
痰湿内生:多见于体重超标、腹部肥胖、舌苔厚腻、常感身体沉重;
肾精亏虚:容易疲劳、腰膝略感酸软。
肝气郁结:长期压力大、情绪烦躁、易怒,易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上扰,出现头晕、头胀等不适;
气血失调:偶发头晕、头胀(尤其午后或情绪激动时)、颈肩紧绷、睡眠欠佳、轻微耳鸣;
痰湿内生:多见于体重超标、腹部肥胖、舌苔厚腻、常感身体沉重;
展开剩余76%肾精亏虚:容易疲劳、腰膝略感酸软。
贰
中医防治高血压的策略
1.情志调畅,疏肝为要
“肝主疏泄,怒则伤肝”——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绪与气机,长期压力、焦虑、愤怒是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导火索”,是血压波动的诱因。生活中,我们可以:
积极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愤怒;
每日静坐、冥想10-15分钟。太极拳、八段锦是动态冥想,调和气血、舒畅情志效果尤佳;
晚上11点前入睡(养肝血),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 中午小憩15~30分钟(午时心经当令),养心肾。
积极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愤怒;
每日静坐、冥想10-15分钟。太极拳、八段锦是动态冥想,调和气血、舒畅情志效果尤佳;
晚上11点前入睡(养肝血),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 中午小憩15~30分钟(午时心经当令),养心肾。
2.饮食有节,健脾化痰
过食油腻、甜食、重口味的食物,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气机,是血压升高的温床。
严控“隐形盐”:每日食盐总量<5克! 警惕酱油、蚝油、咸菜、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
饮食清淡均衡: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禽、蛋、奶、豆制品)。
严控“隐形盐”:每日食盐总量<5克! 警惕酱油、蚝油、咸菜、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
饮食清淡均衡: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禽、蛋、奶、豆制品)。
3.日常保健,中药茶饮
菊花决明子茶: 菊花5g + 决明子10g(炒微香),沸水冲泡,清肝明目降压。
山楂荷叶茶: 山楂干10g + 荷叶5g,沸水冲泡或稍煮,消脂化浊助运化。
玉米须茶: 新鲜或干玉米须30g,煮水代茶饮,利水消肿辅助降压。
菊花决明子茶: 菊花5g + 决明子10g(炒微香),沸水冲泡,清肝明目降压。
山楂荷叶茶: 山楂干10g + 荷叶5g,沸水冲泡或稍煮,消脂化浊助运化。
玉米须茶: 新鲜或干玉米须30g,煮水代茶饮,利水消肿辅助降压。
结语:预防高血压,是一场与生活方式和解的修行。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早发现、早干预、重调养的完整方案。通过调畅情志、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顺应四时,综合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将高血压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本文作者
褚瑜光
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初发、青中年及难治高血压、高血脂、房颤
出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
审核专家
张振鹏
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介入术后胸痛、心绞痛、早搏、心动过缓
出诊时间:专家门诊 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来源:心血管科
编辑:谭雨晴
审核:樊瑷晗
统筹:尹 璐
监制:刘 震
发布于:北京市全民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