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大帅府每年大年初一早上这顿饭主食都是饺子,副食是六个大菜,外加一个火锅,各房都一样。而大太太卢夫人每年初一这一天却要吃素:饺子要素馅的,菜是六个素菜,火锅也是全素火锅。这些素菜都需要我们厨房单做。
卢夫人性格善良,为人谦和,她在帅府过着与世无争,与人无怨的生活。三十岁以后,又笃信佛教,平常日子也常吃素,过年除全家在一起聚餐外,她的菜总要以素食为主。在我们这些佣人的眼里,她是性子既绵软,又爱悲天悯人。
有一年大年初一,卢夫人过年还吃素火锅,张学良认为姨妈信佛吃素平时还可以,可这大过年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应有尽有,为啥偏要吃素呢?那素火锅少油缺肉的,可有啥吃头?他有点想不通。这时,丫鬟,老妈子把菜端上桌,火锅也生着了,马上就要开饭。于凤至正要去喊孩子们过来吃饭,张学良叫住了她,对她说:'姨妈要吃素火锅,我始终不明白这素火锅到底怎么样?咱俩过去看看,都是一些什么用料?好不好吃?'于凤至笑了:'好,我们马上去。'老妈子见少奶奶要走忙说:'马上要开饭了,少奶奶,您们可要快点回来,不然,菜要凉了。'于凤至边往外走边嘱咐说:'我们尽快回来,你先把炭火撤一撤吧!'她说完和张学良向西院走去。
夫妻二人来到里院,正好四小姐怀卿看见了他们,接着向屋里喊:'妈,我大哥大嫂子来了。'还没等卢夫人迎出来,张学良、于凤至已经走了进去。他们一进门就立刻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卢夫人和二小姐怀英忙着让座。只见地当中的一张八仙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菜肴,除六个大菜外,还有各种切配好的火锅配料小盘,碗,碟,酒盅和筷子。桌子的正中是一个铜火锅,里面的汤已经开了,正冒着热气。于凤至抢上去笑着向卢夫人说:'姨妈,汉卿关心您的饮食,怕素火锅不好吃,缺少营养,特来看看。'卢夫人笑了,她说:'你们来得正好,火锅已经好了,来,来,来,你和汉卿都来尝尝这素火锅的滋味。'说完举起了筷子,并把一盘切好的素肉片挪到张学良和于凤至的面前。张学良举起了筷子,夹了一片素肉放进火锅汤里,然后夹出来,沾上点酱油吃了,啊,味道还真不错!他津津有味地嚼着,不住地笑着点头,然后用手绢擦了擦嘴,笑着说:'这素肉还真好吃,清香味美,一点也不亚于荤菜。'于凤至吃了两片冬笋,感到味道更是不同一般,她说:'这冬笋,今天我才吃出细嫩、清鲜的味儿来。'夫妻俩连连称赞素火锅好。卢夫人又指指火锅,对张学良说:'汉卿,你再喝两口汤尝尝怎么样?'张学良用羹匙舀两汤喝了,这味儿可真鲜哪!他放了羹匙,笑着说:'姨妈,这汤是用什么做的?''据说是用黄豆做的素鲜汤,味道好吧!我就爱喝这汤,一点不比鸡汤差,鸡汤、肉汤虽鲜,但味儿太腻人了,不如这汤清淡爽口,这回你该放心了吧!'卢夫人说着又用手指指各种配料介绍说:'这是口蘑片,冬笋片,冬菇片,这是腐竹,冻豆腐,下汤里都一样好吃。不过最好吃的要数三菇了。''三菇都是啥?'张学良问。卢夫人接下去说:'三菇是香菇又名冬菇;草菇又名兰花菇;还有白蘑菇,又名洋蘑菇,即口蘑,这三样鲜的才好吃呢!肉质脆嫩,清香可口,不过干的也别具一样特殊香味。'二小姐怀英说:'大哥大嫂,你们在这儿吃吧,我们也热闹热闹。'于凤至摇摇头说:'不了,来时饭菜已摆放好了,老妈子们正等着呢,我们还是回去吃吧!'张学良也说:'回去吃荤火锅对比对比,看看哪个好?姨妈、二妹你们快吃吧!'说完和于凤至告别卢夫人回去了。
路上,于凤至对张学良说:'这回,你该放心了吧,听厨房赵连璧师傅说,素菜营养一点不比荤的差。'张学良满意地点点头说:'放心了,等下回,咱们也吃一次素火锅。'
张学良和于凤至我进大帅府不久,赵连璧师傅就常派我去内宅给夫人、小姐、少爷们送东西。
有一天,我给少奶奶于凤至的小猫送点猪肝,来到少奶奶于凤至的住室。第一次同少帅张学良和少奶奶于凤至接触。少帅对人和蔼、亲切,他是中上等身材,很瘦,白白净净的脸上眉清目秀,举动之中,令人感觉到一种气度不凡的潇洒气质。少奶奶于凤至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容貌清秀端庄,谈吐温和文雅,一看就知道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帅夫妇给人的印象都是平易近人,使人愿意接近。
听大帅府的人讲,张学良的婚事是其父张作霖一手包办的。一开始,张学良并不十分愿意,他认为奉天城里有的是漂亮姑娘,何必跑到偏僻的小镇郑家屯去结亲呢?他的性格处处与其父张作霖的守旧、封建思想相对抗。所以当张作霖为他订下郑家屯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后,曾命他两次去相门户,他都未曾登门。
于凤至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十来岁才到郑家屯(辽源)。郑家屯有他家祖传的粮栈。其实郑家屯也不是她的原籍,她的原籍是山东省海阳县司马庄。因为年荒祖上才逃到东北,在郑家屯落户。在这个方圆十余里的小镇上,于文斗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先是靠着一部破马车起家,辛辛苦苦,以后又经营当铺、粮栈和丝坊,买卖越做越大。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胡子绑票经常发生,于文斗为了避风险,把家安置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因此,少奶奶于凤至是在大泉眼村长大的,只是后来为了读书才来到郑家屯。她的父亲于文斗虽然经商,可思想挺开明。为了培养儿女,不惜花费钱财请先生来家教书。于文斗本人敬佩学问,喜欢结交文人,尤其喜爱书画,所以于凤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间,张作霖和于文斗曾有过交情。那是1908年,张作霖在漠北荒原剿匪时,一次陷入了陶克陶胡在荒漠深处设下的四面重围,张向徐世昌求援,徐迟迟不发兵,使得张作霖只好孤军奋战。就在他走投无路的紧要关头,是于文斗把消息报告给了吴俊升,吴从洮南调来骑兵,才给张作霖解了围。因此,张作霖和于文斗成了拜把弟兄。以后,他又听说于凤至是'凤命'千金,便亲自为儿子提媒,这样,于凤至和张学良才结下了百年之好,婚后小两口感情很好,夫妻相敬如宾。
少奶奶于凤至见我走进屋来,就笑呵呵地问我:'你是新来的吧?''是的。''哪儿人?''开原县六寨子人,是三连长赵发介绍来的。'当少奶奶于凤至和我谈话时,少帅张学良正站在书架前找一本书。他慢悠悠地说:'俗话说'虽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要好好学手艺。'他以为我是新来学手艺的,我忙回答:'我是从饭店来的。'少帅一听高兴地说:'有基础,就更好了,你叫什么名字?''朴丰田。'张学良笑了笑,又说:'名字好咬嘴啊!不过丰田二字最好,还挺有讲究呢!'这时,孙少爷张闾玕跑过来说:'丰田?那姓咋不要了呢?'张学良笑了,我也笑了。我哈下腰对孙少爷说:'孙少爷,以后我给你当差乐意不?'他摸了摸自己的头笑着回答:'长大当官的。'一句话说得满屋子的人都大笑起来。张学良又严肃地说:'还是厨房工作有本事啊。'他以为我不爱干厨房的活儿,想当差呢!少奶奶于凤至又对我说:'大帅吃的小菜碟、小萝卜、小生菜、小黄瓜下饭最好,尤其是配水饭,我也挺爱吃。'赶忙说:'少奶奶,您要爱吃,明个给您预备点儿,要哪样吱个声。'这时,王奶妈(张学良的奶母)走过来说:'这个小孩,挺会来事。'少奶奶于凤至也说:'这小师傅,一看就挺聪明。'呆会儿,我见没啥事。就退了出去。可这次交谈却使我终生难忘。
还有一次,我给少奶奶于凤至送点心。因为熟悉了,我就站起来去看墙上悬挂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张学良身着上校军服的八寸照片,英俊而威武。我仔细地看了好久,不愿离去,最后我终于鼓足勇气对少奶奶于凤至说:'这张照片真好,少奶奶要是还有,以后送我一张好吗?'于凤至走到前看了看说:'这张啊!你要就把这张拿去吧。'我高兴地把照片拿走了,几十年来我一直小心地珍藏着,每当想起少帅张学良时就拿出来看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因受株连而被抄了家,我儿子不得不忍痛把这张照片烧掉了,现在想起来还非常痛心呢!
三少爷为母亲办寿大帅府里规矩很多,就拿过生日来说,除了张作霖以外,其余的人都不公开过生日。
这一年,四太太许夫人的生日快来了,三少爷张学曾和三小姐张怀幢(都是许氏所生)和母亲许夫人一起核计办寿的事儿。儿女们要为母亲好好庆贺一番,一来因为母亲已经45岁了,该办办寿了,民间穷苦百姓还有煮一碗面条做做寿的习惯,何况帅府之家呢!二来也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儿女们对母亲的敬意。20多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在这笼子般的大帅府里熬白了头,虽说在这深宅大院里不缺吃、不少穿,但生活在这军阀的封建家庭里并不容易,也不太愉﹣快。这一点孩子们是深深地理解并同情母亲的。学曾说:'妈,我们给您办,您不必管,一切由我出头。'怀瞳也接下去说:'妈,您这么大岁数了,又有了我们这一大帮孩子,连个生日都不可以过吗?'许夫人听了儿女的话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们对母亲的孝心,没有辜负这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苦没白吃、累没白挨,孩子们是懂事的,尤其他们理解母亲这颗刚强的心;忧的是帅府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每年的二月十二为大帅办完寿以后,别人是从不办寿的,大帅也不让。如今我的生日硬办了,他要是发起脾气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还是不办为好。许夫人对儿女们说:'算了,过不过没有多大意思,听说连你卢姨都是带怀英他们回卢府去过生日。''妈,咱不管别人,我们一定要给您办。'怀瞳坚决地说。娘几个在一起核计了半天,许夫人仍然没拿定主意。她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儿女,心如潮涌。自己和帅府里其他夫人不一样,卢氏跟前有娘家,娘家又有钱,想回去,坐上汽车几分钟就到了,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五太太寿氏呢,一年365天,有300多天和大帅并桌开饭,菜加厚不说,还可以随时要点爱吃的东西,过生日办寿不是她一句话吗?苦,就苦了自己,在这奉天城里自己是个举目无亲的人,儿女都小,他们又都说了不算。许夫人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不办算了。可孩子们说啥也不干,怀瞳说:'妈,我有办法了,我找大嫂子去。'还没等许氏表态,她已走出去了。
不大一会工夫,少奶奶于凤至随怀瞳小姐来到西厢房。于凤至一进门就问:'姨妈,您找我有事?'许氏忙起身让座,笑着说:'今天我请你来,是和你商量一件事。就是我生日快到了,怀瞳、学曾他们要替我办一办,我是怕大帅不让,故此先和你商议一下。'于凤至笑了,她问道:'姨妈,您的生日还有多少天?''还有五、六天吧。''这事爸爸不会反对的,自己办,又不花公家钱,有啥不可以?况且您又儿女双全,完全应该好好贺一贺。姨妈,我来张罗怎么样?先问问厨房要多少钱?'许夫人高兴地说:'你来张罗就更好了,那我先谢谢你了。'学曾笑向于凤至说:'不劳大嫂了,我们替妈妈办。'于凤至赞许地点点头:'难得三弟这样孝心,你主持更好了,有用大嫂的地方吱一声。'许夫人又忙问:'四桌够不够?'于凤至说:'姨妈,备五桌吧,丫鬟老妈子们也别拉下,过生日办寿是人越多越好,这样才红火、喜庆。'听了于凤至的话,许夫人心里才有了底。她忙打发人去厨房问赵连璧,五桌海参席需要多少钱?差官回报说:'要一百元。'许夫人说:'一百元不算贵。'接着又和于凤至商量办寿的日期,和邀请的人员。
于凤至走后,许夫人想了想,还是派人告诉大帅一声为好,免得他知道了不高兴,以为是背着他办的。于是又打发人去报告张作霖。没想到张作霖一听连声说:'好!'并且对去的人说:'告诉你们太太,在家办可以,可不要对外声张,另一方面可要自己花钱。'说到这,他停下想了想,又说:'再对你们太太说,那天,我也去,她屋里坐不下,可以把酒席设在大厅里。'许夫人知道后,十分高兴。
祝寿这一天到了。在大青楼楼下客厅里布置了寿堂,墙上最醒目的地方贴着两个'庆寿'大红字。少奶奶于凤至和三小姐张怀瞳把许夫人搀进寿堂。落座后,张学良、于凤至带头向许夫人拜寿,而后其他少爷、小姐也一一向许夫人叩头。叩完头后,祝寿者纷纷呈上礼品。张学良、于凤至送的是金牌子,上面写:'纪念许姨妈四十五岁寿辰';卢夫人送了一只金牌子,牌子上注一'寿'字儿;五太太送了一付金耳环';岳姑娘送的金铭子,中间有'祝寿'二字。张作霖最后一个来到,他送一红纸包,包上写'喜寿'二字,内装100元现大洋,许夫人满面含笑:'谢谢大帅。'
收过礼后,宴席开始。先上来四个冷荤:拌三鲜,白淡鸡并松花,火腿并酱鸡,鸡丝并瓜菜;喝的是各种名酒,此外还有干鲜果品。大帅张作霖,卢夫人、寿夫人、岳姑娘,于凤至陪着许夫人喝酒。酒过三巡,厨房又送上来十个大菜:有清汤海参,炸铁雀,青椒鸡段,芦笋扒鲍鱼,一品山药,口蘑烧豆腐,四喜丸子、红焖肘子,家常熬鲤鱼,喜庆全家福。帅府上下吃的都很满意。
张学良夫妇的孝心自从三少爷张学曾公开地给母亲许氏夫人办寿以后,在大帅府里,夫人们过生日祝寿算是开了头,不过张作霖有话:'办寿可以,要自掏腰包。'
这一年,卢夫人的生日就要到了。张学良和于凤至私下里商量:'这回可好啦,爸爸同意给夫人们办寿,咱们可要好好给卢姨妈办一办,这么多年来,数她老人家最辛苦,上上下下哪一样不是她操心!'于凤至赞许地点了点头儿,接着丈夫的话音说:'那还用说,趁这个机会也表表咱们当小辈的一点敬意,你放心,一切由我张罗,一定把姨妈寿宴办得隆重些。'卢夫人性格温和,对上对下都是菩萨似的,帅府的人对她都很敬重,一听说是卢夫人的生日,都会卖力操办。
祝寿这天,在精心布置好的寿堂里,正面墙上有一个斗大的金色'寿'字,镶在红色的天鹅绒上,非常耀眼夺目;香案上烧着几对大红喜烛;一字儿排开的檀香木制条桌上,码放着寿桃,寿饼,寿面,还有干鲜果品;四周挂满了大红寿幛、寿联,其中有儿女们送的,也有下人送的。于凤至和大小姐张冠英把卢夫人搀进寿堂。于凤至亲热地问卢夫人说:'姨妈,您看看,满意不?'卢夫人笑容满面,她一只手挽着于凤至,另一只手挽着张冠英,环视一下周围,愉快地回答说:'还问我满意不满意,这不是太好了,难为你办得这么周到,只是,凤至,你和冠英可受累了。'说着坐在主位上。一,声'拜寿开始',张学良,于凤至领着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四小姐,五小姐以及二少爷张学铭,三少爷张学曾,四少爷张学思挨个地给卢夫人磕头。他们一边磕还一边念叨着:'祝姨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把个卢夫人乐的嘴都合不上了,连连说:'行了,行了,快起来。'孩子们的头刚刚磕完,张作霖和五太太寿氏、六太太岳姑娘带着五少爷张学森赶来了。五太太抢上前去,卢夫人一把没拽住,五太太就跪了下去,说:'给姐姐拜寿,愿您多福多寿,福寿双全。'卢夫人忙离座位把她拉了起来。接着岳姑娘走过来也想行大礼,卢夫人忙把她拽住了,说:'免礼吧,请都坐下吧,咱们姐妹说说话儿。'五太太寿氏呈上带来的礼物,并且一一说明:'这只金镏子是六妹妹送的,金牌子是我特为姐姐生日去'萃华金店'打的。不知道您是否喜欢,望姐姐笑纳。'卢夫人忙双手接过去,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她激动地说:'谢谢二位妹妹,让您们破费了。'许夫人的寿礼是衣料,张学良夫妇也送了金质长寿牌子。夫人们正在喜笑颜开地唠喀,大帅张作霖走进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纸包,递给卢夫人,还风趣地说:'我知道寿萱最喜欢的是现大洋,这是一百元,请收下。'卢夫人接过来,交给丫鬟收了。然后她上前对丈夫拜了又拜说:'谢大帅,您破费了。'张作霖见儿媳妇于凤至操办得周到,非常满意,就对卢夫人说:'凤至这孩子,办事就是周到。'卢夫人回答说:'敢情,谁也比不上。'
于凤至见人都到齐了,就吩咐一声'上菜',丫鬟,老妈子们川流不息地一阵忙乎,不大一会儿,四桌鱼翅席摆放齐整,热气蒸腾,香味扑鼻,除鱼翅、海参、鸡、鸭、鱼、肉外,还有蚧子、虾,最后上来的是'清汤全家福'。大帅张作霖和卢夫人坐首席,下陪许夫人、于凤至。第二桌是五太太寿氏、六太太岳姑娘、少帅张学良、大小姐张冠英、二小姐张怀英,第三桌和第四桌是其余的少爷和小姐们。第一桌没坐满,卢夫人召唤大小姐说:'首芳你过这桌来吧!'张冠英'只好过来挨着卢夫人坐下。杯子里斟满了酒,张学良第一个站起来,他说:'今天是卢姨妈的寿诞之日,可巧爸爸也赶来了,我们家今天人最全,让我们举杯共祝卢姨健康长寿。'说完,他带头饮干了杯中的酒,大伙也都干了杯子里的酒。接着于凤至站起来从大帅张作霖开始,一一斟酒,大小姐也要站起来,卢夫人忙拦挡说:'凤至,你快坐下吧,又没有客人,不必拘礼,那样我反倒吃不好。'于凤至、张冠英只好回到座位上去。紧接着二少爷学铭,三少爷学曾,四少爷学思都过来敬酒,卢夫人就每人手里的杯中喝了一口,一家人在欢乐的气氛中用完了寿宴。
张作霖为大儿媳破例大帅府里的规矩很多,也很严,比如说开饭,大帅张作霖就说过:'过了晚上九点钟,不管是谁,厨房一律不候。'有一回,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大帅正在小青楼和五太太闲聊,听见厨房里大勺叮哨响,他连忙走到厨房后门问道:'给谁开饭呢?'卫队回答:'是卢夫人外出回来,想吃点夜宵。'张作霖说:'不管是谁,今后过晚上9点,不准给他们开饭。'还有一次是四太太许夫人来了客人,厨房在菜肴中多加一个火锅,也按价收了费。
张作霖治家严谨,可是也有例外的时候。记得有一年夏天,少奶奶于凤至和二小姐张怀英去看戏。因为急着去看戏,晚饭没吃好就走了。晚上10点多钟才回来,就让厨房给准备点夜宵。从厨房去少奶奶的住室要经过五太太住的小青楼,这时候,正赶上张作霖和五太太寿氏坐在外边藤椅上乘凉。晚风阵阵、树影婆娑,在朦胧的夜色里,张作霖见一个厨师提着食盒走来,他大声喝问:'这么晚了,给谁送饭?'厨师忙站下恭恭敬敬而又怯声地回答:'报告大帅,少奶奶和二小姐去看戏才回来,还没有吃饭呢。'张作霖一听,忙说:'好,快给她们送去吧。''是,大帅。'厨师答应一声拎着食盒走了。这时,坐在一旁的五太太寿氏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笑着说:'大帅,您不是说过,开饭要守时间吗,不管是谁过时不候吗?原来大帅您也是看人下菜碟呀?这回您怎么啥也没说呢?还让厨师快送去!'张作霖一听,嚇!好厉害的五太太,专会揭人的短,连我你也不放过。他哈哈笑了,然后说:'老五,你是真会挑我的毛病;凤至这孩子,从过门来很少有不守纪律的时候,尤其还有怀英,偶而看一、二次戏,岂不谅解?'五太太听了也只好说:'这倒也是。'
少奶奶于凤至是个贤惠的媳妇,她对公婆孝顺,对弟妹妯娌和睦友爱,对佣人也很体谅,礼貌待人、和蔼处事,帅府上下没有不说她好的。张作霖性格暴躁,很多人都被他骂过,平时人们也不敢接近他,可是张作霖对儿媳于凤至却很尊重。当张作霖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据说张学良二弟张学铭当天津市市长时,张作霖开始不同意,别人也不敢去说,可是于凤至一出面说情,即欣然同意。因为张作霖一是器重于凤至的人品,二也为珍视和于文斗的旧谊,所以对于凤至格外敬重。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简介:1924年初,朴丰田进大帅府为张作霖、张学良作厨师,一直干到1930年张学良离开奉天(今沈阳)去北京,先后有6年的时间。这6年,朴丰田耳闻目睹了大帅府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其中一些给他的印象很深,有些片段甚至鲜为人知,口述回忆出来对帮助了解和认识当年的大帅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全民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