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吗?简单来说,就是拿艾绒做成的艾条、艾柱这些东西,点着后用热乎乎的劲儿,在不舒服的地方或者穴位上熏一熏、烤一烤,靠这股热气来调理身体。虽然看着就是点火熏烤,跟在家烤火差不多,但里头的门道可深着呢!
今天就来唠唠艾灸时必须掌握的 5 个关键要点,艾灸是以艾绒制成的各种灸材为治疗工具,通过点燃后的热量,靠近或接触病变部位或穴位,刺激局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特殊中医外治方法。操作虽简单,讲究可不少。如果你对艾灸感兴趣,欢迎加V:yimuai 交流艾灸。
下面这5个关键点灸友们要注意:
一、阴虚者艾灸要当心
谁比较适合用艾灸治病?严格来说人人适合,但这是针对较专业的艾灸调理师而言,因为他们懂得辨证以及施灸的补泻之法。但对于艾灸初学者而言,如果既不懂辩证,又不懂手法,还喜欢盲目跟风,那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没病灸出病来”!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阴虚者!
展开剩余75%艾灸的原理,是通过艾热的通窜特性,来达到疏通经络、补益机体的目的。而对于阴虚之人,就像是增大了锅下面的火堆,火壮了,蒸腾作用就会加强,就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体内有热的人,也类似,就是锅下面的火过旺,如果使用艾灸,就如同加上一把柴草,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所以,大家在施灸前,一定要辨证自己是否存在阴虚内热的状态,如果是的话,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艾灸。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阴虚和有热之人不是不能艾灸,而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然很容易耗伤津液,加重症状。注意: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简单解释下,阳虚就是那些寒性体质的人,非常怕冷,吃点寒凉就容易拉肚子。阴虚就是热性体质,怕热不怕冷,动不动就容易上火。
二、勿过度艾灸
有人觉得,既然艾灸这么好,又非常适合自己,那就每天灸吧,灸得多,好得快,于是动辄每天艾灸很多穴位,甚至一灸就是半天。
提醒:艾灸调理身体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虽然身体的确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但终究是有极限的,老话说“病去如抽丝”,这个过程无法加快,所以一定要给身体一个调整的时间,欲速则不达,勿做多余事!
天天艾灸,有的人起初会感觉良好,而更多的,是容易艾灸过度,伤到阴液,造成“上火”的表现,这就与起初的目的相反了。
因此,在艾灸时,要有间隔时间,一个是给自己观察疗效,一个是给身体留出调整的时间。可别想着能快点好,就私自改变艾灸的频次,每个疗程有的是几天,有的是十几天,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三、关于艾灸时间
相信很多人艾灸都是在晚上进行的,但其实晚上并非施灸的好时间。在一天当中,早上大自然的阳气是升发的,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人体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应的,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选择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
所以,理论上来讲,日中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那么,对于白天没时间,下班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的人,想在下班后艾灸,这个时间就是越晚越不宜艾灸,尽量晚上9点前结束施灸。如果太晚,艾灸的阳热之气容易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四、艾灸顺序很重要
很多人施灸没有意识到施灸顺序的问题。对于施灸顺序,自古就有一些医书古籍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也就是遵循: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我们体内气血运行和阴阳分布都有特定的路线轨迹,而我们调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气机畅达,不能乱了气机,所以如果不讲顺序,一旦施灸不当引起“窜气”,可能人会比较难受。艾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以后再逐渐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五、灸后别乱来
虽然艾灸注意事项有很多,但是这里特别强调这两点:
1、灸后避凉
艾灸后两小时内,一定要避吹凉风,避空调,避洗浴,尤其施灸部位是重点保护对象。为什么?因为艾灸后,你身体的气血宣发,毛孔大开,外界的风、寒、湿等病邪很容易趁虚而入。
2、灸后宜静
艾灸后,貌似工作就结束了,但其实你的身体正在利用艾热的力量调理着身体,很可能需要调动大量气血来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艾灸后的这段时间宜静不宜动,更不要做耗神、耗力的事情,2小时内,静静呆着最好,避免有情绪波动或者过度运动。
当然,艾灸完,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浑身酸软现象,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过程消耗了不少气血,此时身体急需修整,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发布于:河北省全民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