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年头,谁还没琢磨过养老这茬事啊,点开各种投资攻略,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眼球,可一旦真正动手,心里又犯嘀咕——万一辛辛苦苦攒的钱,明天风云突变,连本金都飞了,谁顶得住啊。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纠结,瞄上了养老理财,但又担心“收益高风险大”,又怕自己选错产品天天焦虑?
舔着脸问身边的人:有啥既稳又能赚点钱的养老理财吗?
最近市面上冒出一种听起来比基金还“稳”的宝贝,据说2024年平均年化收益都能飙到4.9%,有的推荐里吹得天花乱坠,“大部分最大回撤0.5%不到,比余额宝都结实”。
有网友评论:这年代还亏本?只要能高于存款,稳一点我都满意。
话是这么说,问题真就出在“稳”与“不亏本”之间的那根线到底多粗——反正老百姓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真金白银一动,谁能不紧张?
讲真,有产品声称“养老专属”,背后狐狸尾巴藏得可深了,咱们得像探案一样把道道给扒一扒——到底这套路埋在哪,靠不靠谱,值不值得把养老钱扔进去。
其实,啥叫养老理财?
跟一般理财不是一个调调。
人家是“特批”,监管层亲自审过,“养老专属”写在产品说明书头上,规则死的。
R2中低风险,期限一般1-5年,管你啥市场热点,热点在天边,产品都得拉回来落地,主打一个保值,不图短期翻倍。
光看这配置,感觉像是拿着利息的小鸡炖蘑菇,一锅慢炖得有滋有味。
再扒一层皮,所有发行机构都是大佬,建信、工银、中银、农银等银行理财子公司自己安排,外带个贝莱德建信这种中外合资选手。
无名小机构想插一脚,拜拜了您嘞。
目前全国养老理财达到一千零三十六亿的存续规模,呵,这气势,看着就让人踏实:安全性稳稳当当,不怕跑路。
但说到这,又有人飞来一问:“为啥它能既拿高收益又死守低风险?总不能平地起楼吧?”
这内里的门道,可都在资产配置上藏着呢。
数据不说谎,2025年一季度,养老理财里头有高达75.3%的钱都搁在固收类产品里。
什么概念,简直就是把市场里的风浪当背景板,理财公司自个儿钓鱼,他们只盯着能稳拿利息的那几口塘。
固收这块里头主要是两样:非标债权和金融债。
非标债权,听起来挺新鲜,实际跟大家平时买的国债、企业债不太一样。
其实说白了,就是企业信托贷款一类的融资资产,利息不低,期限还长,赶巧就能配合养老理财的持有期。
金融债嘛,多半都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自己发的,信用等级甩来甩去还是大佬。
比如工行的金融债,反正基本上不爆雷,3%左右的年化利率,比大把市面上的银行理财还安全。
剩下那几口,现金及银行存款占着4.8%,一块小蓄水池,保证流动性,还能随时拿出来应急;公募基金这块,摊下来得有12.5%,债券基金为主;权益类资产,也就是股票、股票基金什么的,只有7.3%。
要知道,普通混合基金里权益类资产大概占比30%,一对比,养老理财棒棒哒,波动小很多,最大回撤几乎可以忽略——比如交银理财的“稳享添福”系列,去年收益有6.4%-6.6%,最大回撤只有0.2%,纯靠固收赚钱,有种走大路不怕风雨的淡定。
但天下没有一把尺能量所有种米,养老理财也不是只看“稳不稳”,还有产品之间的小九九。
想要高收益,这类混合型养老理财得留神,投少部分权益类资产,说白了就是配置点股票,拉高收益弹性。
比如贝莱德建信理财的“贝安心2032”,2024年收益率直接干到11.8%,全场冠军,这业绩已经把银行定存甩出好几条街了。
不过人家也不是闹着玩的,这货投了30%的股票和股票基金,最大回撤1.5%,如果你四十出头,离退休还有二三十年,这点短期波动真不值一提,但要是天天盯着净值涨跌,感觉钱包随时在刺激,估计心头小鹿得乱撞。
那种追求“躺平稳存钱”的,就该选固收类养老理财。
这类基本不怎么玩权益资产,不追风,只保底,理财公司玩的是稳稳的幸福。
交银理财的“稳享添福5年封闭式1号”,去年收益6.6%,最大回撤0.2%,存续规模22亿,老字号有底气。
中银理财的“福(18个月)固收增强2号”,一年半的持有期,收益4.61%,回撤只有0.1%,比交银的存期更短,流动性拉高,JPG一样美得很适合马上退休或者压根不愿风险的保守投资者。
别忘了还有折中派,所谓平衡型产品,比如农银理财“农银顺心・灵动365天”,一年持有期,收益4.19%,回撤0.48%,这种适合既想多赚点,但还准备“有情况就赎回”的朋友。
比如45岁的李女士,典型的工薪阶层,她喝着奶茶算账,琢磨着为退休垫一把,又怕突然家里有变动急用钱——一年封闭期,这类产品不算太长,她有余地腾挪。
到这,别觉得养老理财就是“闭眼买”,这坑还多着呢,不注意分分钟从稳赚变白忙活。
第一个雷区,就是“脑子一热只看收益,回撤压根不问”。
当然收益高有诱惑,但回撤成了隐形炸弹,你要是刚买遇到市场调整,亏点钱可能心态就崩了,手一抖,连毛利都没挣着。
贝莱德那款11.8%的,最大回撤1.5%,能否熬过波动,全看你心理承受力。
手稳、心稳的建议还是揪住回撤小于0.5%的固收类,不然赚了指数赔了实际,谁跟自己过不去呢。
第二个坑是“闹不清持有期”。
大部分养老理财都是封闭式,不能随便撤。
你手头续的钱要是应急用,比如孩子下半年上大学要交学费,或者要还房贷,真不建议碰这类理财,万一急需用钱,人家产品封着口袋,取不出来那可是憋得难受。
所以用闲钱买,三年、五年用不上的那部分存进去最安心。
第三个坑是,一厢情愿觉得“收益会永远这么高”。
说白了,现在金融市场各种利率持续走低,固收类收益水涨船高的日子已经不多,非标债权年化利率越来越多跌到2.5%以下,就算将来有点下滑,也不会低到和银行定存、年金产品一个级别。
眼下11.8%的收益正是“特殊时期、特殊配置”,大概率后面会稳中有降,别自欺欺人光看高点天天偷乐。
这样看下来,养老理财适合哪些人?
第一,被动型稳健投资动物:不想亲自炒股,更不敢顶风作案,但嫌银行定存没活力,总觉得小钱也是“大保健”,希望能跑赢通胀,不用时刻操心,钱包能自己生点息。
第二,有长期闲钱,拿得出1年以上时间不动的,不怕封闭期锁住资金的能耐。
第三,经典“强制储蓄党”:怕自己乱花钱,每个月想都有一笔强制锁住的资金,照着通道慢慢积累,攒到退休后还能再规划一波。
如果你对上述归类表示“对号入座”,可以去瞄一眼大行的理财子公司,比如说建信、工银、交银家的产品,这些头部机构的产品防风险能力很强,投久了就是一种“心理保险”。
但没谁能保证养老理财就是永远的“波澜不惊”,还是那句话——懂点规则,选对产品,选好持有期,自己的养老钱才能攒得安稳又舒服。
不信你看看身边懂投资的小伙伴,有多少人真正能一口气坚持五年不动本金,还能微笑着接收市场波动?
机会多,但选择也难,看的是你敢不敢拿定主意。
养老理财其实就是把复杂变简单——你想要稳定收益,远离大幅动荡,用闲钱锁定长期持有,最后才能笑着退休,看着年复一年的复利滚雪球。
说到这,你有没有彻底想明白自己的养老投资路子呢?
你会怎么选?
是不是还觉得养老理财“稳得过分”,值得放手去闯?
你心里最在意的是收益、回撤还是流动性?
留言聊聊呗,看看你怎么规划自己的“老年资产江湖”。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民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