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5年咽炎吃1000剂药无效!老中医凭3味药断根,方子源自2000年前医书
“喉咙里像卡了团棉花,咳不出来咽不下去,晨起刷牙一恶心,眼泪都能飙出来……”
如果你也被慢性咽炎缠上,大概率试过泡胖大海、含罗汉果,甚至吞过一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症状时好时坏,一受凉、一熬夜就复发,严重时连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别提多折磨人。
可你知道吗?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朱进忠,却用一张仅含3味药的古方,治好过吃了1000多剂药都没好的咽炎患者。这张方子不是什么“秘方”,而是源自2000多年前张仲景的《伤寒论》,名叫“半夏散”。
3味药的经方,破解“少阴咽痛”难题
先看方子本身,特别简单: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
要是觉得散剂不方便,想水煎服用,就把每种药的用量减半,各取15克。
别小瞧这三味药,《伤寒论·少阴篇》里早就写明白了:“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意思是,当邪气缠上“少阴经”(中医里管它叫三阴经的“枢机”,正好绕着喉咙走),导致喉咙疼痛时,这张方子就是对症的。
用法也有讲究:把三味药捣成粉混合,用米汤调和,每次吃“方寸匕”(大概是现在的2克),一天三次;要是吞不了散剂,就用一升水烧开,加两勺药粉再煮一会儿,放温后小口小口含咽——让药汁慢慢润过喉咙,效果才更好。
可为啥现在很少有人用这张方子?
关键在“药性”上。半夏散偏温,而桂枝、半夏这两味药,还常被当成“咽喉红肿的禁药”。现在医生治咽炎,大多爱用寒凉药“清热”,结果寒邪被死死困在喉咙里,病情越拖越久,变成了难缠的慢性咽炎。
两个真实病例:久咳不愈的咽炎,靠它断根
朱进忠这辈子,用这张方子治好的咽炎患者数都数不清,其中两个病例,至今读来仍让人惊叹。
第一个是54岁的郭先生,被咽炎折磨了5年。
一开始他用西药治了两年,没效果;又换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着,两个月还是没用。后来接连找了十几位中医,吃了1000多剂药,喉咙疼、痰多、胸口憋胀的毛病,还是没好,甚至添了烧心泛酸的新问题。
朱进忠一看他的舌苔——薄白微腻,再把把脉——弦细缓,又翻了翻他之前吃的方子:有的按“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有的按“上火”用清热解毒药,全没摸到病根。
“这是少阴咽痛啊!”朱进忠当下就开了半夏散:30克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研成粉分成30包,让他每天三次,每次一包水煎了含咽。
结果才吃一剂,郭先生的烧心泛酸就好了,咽痛也轻了;再吃两剂,五年的老咽炎,居然全好了!
第二个是40岁的郑女士,咽炎缠了她3年。
一开始用青霉素、喉片、六神丸治了两个月,没用;换清热解毒的中药,反而痰多、喉咙更憋了。后来有人说她是“梅核气”,用四七汤治,还是没用。
朱进忠起初给她用了柴胡枳桔汤,刚开始有点效果,可吃到20剂,就不管用了。他琢磨了好久,直到翻到章虚谷的《伤寒本旨》:“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瞬间就懂了!郑女士是被寒凉药把邪气“关”在喉咙里了。他马上换了半夏散,让她水煎含咽。才吃一剂,咽痛就减了大半;再吃一剂,三年的咽炎彻底好了。
重要提醒:别自己抓药!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想赶紧抓药试试。但一定要记住: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同样是咽炎,有人是少阴咽痛,有人是肺燥,有人是痰湿,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半夏散。要是不对症,不仅没用,还可能加重病情。
如果你也被咽炎折磨,最好的办法是找专业中医,让医生根据你的症状、舌苔、脉象,判断你是不是适合这张方子,再决定要不要加减药物。千万别自己抓药吃,以免出问题!
这张2000年前的经方,能在朱进忠手里焕发生机,靠的不是“神奇”,而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医的魅力,也希望更多被咽炎困扰的人,能找到对症的好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全民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